让孩子近视的,不是手机屏幕,而是父母的焦虑投射
文 | 李雪
原文刊于 2015 年
01
“问题行为”是孩子自救的出路
孩子的每个问题行为的背后,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。孩子的问题行为其实是他在努力地弥补内心的黑洞,他在努力的寻找自救的活路。
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,正餐不怎么吃,每天随身装着各种零食水果吃。很幸运的是,父母都当时并没有制止我。我要多少零食就给我多少零食。后来,自然而然地,我不怎么再依赖零食了,我也没有营养不良或者发胖。
现在我可以明白:那个时候,我是在自发地弥补婴儿期未能满足的吃到母乳的内心的匮乏感。
每一个“问题”行为,都是孩子在弥补内心的缺失。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和弥补爱,当然好。如果不能,至少不要去打扰孩子。
02
身体,原本拥有自主调节的智慧
有的家长说,电视这种参与性不强的行为会降低孩子智商,而且看多了会近视。又说,糖吃多了会烂牙,会肥胖,会得糖尿病。所以说,不能放任孩子看电视或吃糖。
我想说,家长们真的不必这么操心忧虑。
孩子吃糖,吃到血液含糖量平衡了,舒服了,干嘛还要继续吃?难道要一直吃到心脏负担加重?那肯定不舒服啊。
孩子看电视眼睛累了,当然会去做些别的事。这原本不需要任何人教育,因为本来没人愿意跟自己身体过不去、怎么难受怎么来。
如果人类这个物种进化到今天的结果是不受限制就会把自己搞坏 —— 那这个物种早就该灭亡了。
我的一个朋友,极度焦虑孩子近视,他研究医学资料发现吃糖也跟近视有很大关系。他控制孩子吃糖,严格限制孩子看电视时间,每天给孩子讲糖果和电视对眼睛的危害。
结果,稍不留意就会偷糖吃,逮到机会就看电视,所以他花费很多精力看管孩子。在每天“吃糖=近视”“看电视=近视”的负面催眠下,他的孩子果然高度近视。
后来,经过我的劝说,他彻底放弃对孩子的限制。果然,孩子疯狂吃糖果,饥不择食般地有节目就看电视。他强忍着内心焦虑不发作,陪孩子看到凌晨。
这样过了一个星期后,孩子开始有选择,只看一些制作精良的节目,连爸爸都觉得确实挺好看,父子俩还能探讨一下节目内容。
一个月后,孩子主动跟爸爸说:电视其实挺没意思的,就××节目还不错,我们每天看两集吧。
糖果也是如此,因为糖果的充足供应,孩子对吃糖的兴趣也越来越少,只吃少量高品质的糖果。
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,我的微博上就有网友回复说:把狂吃饼干的4岁孩子当婴儿一样宠爱,再不限制饼干糖果,甚至主动喂给孩子,现在孩子对饼干糖果兴趣大减,很清楚自己需要吃多少。
我的父母不懂任何健康科学,只是简单的:你爱吃啥就吃啥,想吃多少就吃多少。
我很小的时候,父亲就会抱我到商店里指什么买什么。那时候小朋友都爱吃起士林巧克力,因为当时算比较奢侈的零食。可我只尝一口就不再吃,跟爸妈说那里面有种奇怪的味道。吃德芙巧克力,我说这里面没有奇怪的味道,以后就吃这种。
后来明白,奇怪的味道就是代可可脂,所谓的健康杀手,饱和脂肪酸。有趣的是,任何含饱和脂肪酸的零食我一吃便知。
爸妈还奇怪,为啥很多小朋友都要偷糖吃,而我却说甜味的糖果饮料,吃多了会累。吃一两块,大人再塞给我,我也不要,我宁愿吃水果,因为那里面的甜味不会有负担。
后来明白,是人体在血液含糖量高的时候,需要提高心脏供血量来消化。
电视也是一样,毫无限制,而我很会挑节目,最爱看动物世界和译制片。现在,我家里连电视都没买,因为整体上中国的电视节目真的很无聊。
孩子越小,身体与天地相连,智慧越高。懂中医的朋友可以观察婴儿,他们的一些奇怪动作,其实是在给自己点穴,调节气血运行。父母只要保证环境安全舒适,不要轻易“纠正”婴儿的一些奇怪动作姿势。
很多时候我醒来发现自己的手腕一直向内折着,折得很痛。睡前提醒自己不要折,也没有用。学中医的时候我才明白,这是身体自动刺激穴位,保护心脏。和母亲的关系,让我的心脏很“受伤”,但身体一直在运用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智慧保护自己。
03
身体症状 与 心理状况
看电视与近视眼,吃糖与肥胖,吃糖与坏牙齿,这些行为与症状真的有必然联系吗?如果联系是必然的,那为啥有的人看一个月电视后眼睛就近视了,有的人熬夜用手电偷偷看书几年都保持着2.0的视力?
以前做心理咨询师,在治疗中,我发现,身体症状其实跟心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。
近视,总体上说,代表着家庭中有某些事情,比如父母的长期争吵,孩子不想参与、不愿看到。
牙齿烂,很有可能长期处于惊恐状态,导致牙齿无意识紧咬,破坏了牙釉质。而中医也说惊恐伤肾,肾气不足则无法让牙齿坚固。
而肥胖,则经常与俄狄浦斯冲突有直接关系,当然也不全部是,有的是前俄期被抛弃的创伤导致。
虽然我不能对疾病和心理的对应关系下一个定论,但有时候大家公认、毋庸置疑的“常识”说法,真的不一定那么正确,而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微妙。
04
成瘾,是因为爱的缺失难以填满
可是为什么,一些人在无限制的情况下就会把身体搞坏?比如酒精成瘾或药物依赖,甚至是吸毒,还有的孩子整天捧着iPad,且智力发育低于同龄人。
我以前说过,每个顽固的坏习惯背后,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。如果内心那个空洞长期没有爱的填补,就只能往里面塞电视、酒精、网游、药物、滥性等等,但是却永远填不满。
孩子的恶习若已经养成,一定不能强行戒断。否则可能有更可怕的后果。
我在治疗中发现:守着电视,其实是惊恐无助的孩子拯救自己的一种方式。因为现实中没有爱,甚至是血淋淋的恐怖气氛,所以孩子只能靠幻想安慰自己,而电视则提供了幻想的空间。
一个因早恋而退学、自残的少女,我深入她的内心后,却发现她心中的声音居然是:如果不是这个男孩还在乎他,她早就自杀了。
05
若真心为孩子好,就别试图改造他
每个人成为他现在的样子,都有很深的原因。我们可以不理解,但至少要对现状有一些尊重,避免妄自尊大地用我们认为的“正确”去改变他人。
若真心为孩子好,爱,比教育重要一万倍。
公众号 | 初心心理公众号 | 李雪爱与自由
编辑 | 林诗野
插图 | 电影《阿甘正传》剧照
/ 延 伸 阅 读 /
《 “摇摇车’每天只能坐一次” 》
《 史上最舒服的减肥法 》
《 挫折教育,越挫越矬 》
《 网瘾少年的现实回归记 》
《 父母,不要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》
点开这颗跳动的心,来初心社区,看李雪直播,向老师们提问,唠唠你的人生故事。初心心理社区,咱自己的心理社区。